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

女性最需要的七大營養素

女性從生育年齡到更年期,生理功能從成熟轉為衰退,所需的營養素亦跟著變化。比如生育年齡期,每月來潮導致經血流失,鐵質的補充不可少。而停經後所需鐵質較少,攝取過量會影響健康。在不同階段,如何正確攝取營養素就極為重要。

食物乃營養素重要來源,且較易為人體吸收利用。而有些營養素無法自飲食中攝取足夠,營養專家認為,適當的加入補充劑是必要的。特別是年長者,因身體機能衰退,食物養份吸收力減弱,所以有必要補充綜合維他命保建,以免因營養不良而導致各種疾病上身。

營養專家列出女性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如下:


一、鐵


鐵質為製造紅血球之主要成分,紅血球功能為將氧氣由肺部輸送至全身細胞,提供進行氧化作用產生身體所需能量。缺乏鐵質會影響紅血球製造,造成貧血及供氧不足,導致易疲勞、面色蒼白、抵抗力差、記憶力影響、老化快等等。若長久未治,甚至導致心臟衰竭。

女 性因月經造成鐵質流失,需補充足夠鐵質以預防貧血。食物來源的鐵質最為理想,必要時可補充鐵劑。富含鐵質之食物包括紅肉、家禽、肝臟、貝類、雞蛋、豆類、 綠葉疏菜、黑木耳、全穀類、乾果等等。配同水果進食為佳,因水果中的維他命C能增進鐵質吸收。但應避免咖啡或茶等飲料,因咖啡中的多酚類與茶葉中的丹寧 酸,會影響腸道對鐵質的吸收。

停經後婦女所需鐵質較少。除非醫生建議需補充鐵劑,否則服用綜合維他命時,應選擇不含鐵質為佳,因鐵質過高會影響鈣質的吸收。芬蘭及美國研究表示,過量的補充鐵劑還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之比率。

二、鈣

鈣是構成骨骼主要成分,若鈣質攝取不足,易造成骨質疏鬆症,甚至導致骨折,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。

懷孕、哺乳期應攝取足夠鈣質。鈣質不足,不但影響嬰兒健康與發育,且自身易導致腰酸背痛、腿抽筋等,年老時也易造成骨質疏鬆症。

人 進入中年後骨質開始流失,特別是女性,停經後流失速度加快。美國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資料顯示,骨質疏鬆症患者八成為女性。醫師建議,年輕時就應該攝取足 夠的鈣質,儲存足夠骨本,以降低年老時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。再者,年長婦女應避免過度飲用含咖啡因之飲料(如咖啡或茶等)或抽菸,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骨 質密度,而造成骨質疏鬆。

女性每日所需鈣量因年齡而異,通常為1000到1500毫克。牛奶及奶製品富含鈣質,特別是牛奶,易為人體吸收。還有豆類及豆製品、小魚、小魚乾、蝦、蠔、蛤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紫菜、芥藍菜、莧菜等等均含豐富鈣質。若飲食上未能獲取足夠量須考慮補充鈣劑。

三、維他命D

維 他命D能促進小腸對鈣、磷的吸收,以達到強化骨骼的目地。陽光中的紫外線,能使皮膚內的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他命D。研究顯示,人體約90%的維他命D須經 由日曬獲得,因此人稱「陽光維他命」。每日適度的日曬,加上適量的攝入含維他命D之食物,即能產生足夠的維他命D。動物性食物乃維他命D之主要來原,如牛 奶、奶製品、肝臟、海魚等,而魚肝油含量最為豐富。

老年婦女,因自行合成維他命D的功能減弱,加上腸道功能也逐漸衰退,對鈣的吸收力也跟著 差。此外,防護紫外線傷害的防曬霜亦擋掉了陽光,以致影響維他命D的取得。為彌補這一損失,老年婦女可考慮攝取含有維他命D和鈣的綜合維他命。年過50 每日所需維他命D量為400單位,超過70歲則需要600單位。但不要超過800單位,以避免攝入過多產生高鈣血症及高尿血症,而引發對腎臟、心臟、血管 的傷害。

四、維他命B6和B12

B6有助紅血球製造及代謝。B12有助於維持神經細胞健康、紅血球細胞的發展、及維持心血管健康。維他命B6或B12缺乏都會造成貧血。這兩種B群對兒童的成長與發育也非常重要。

B6和B12通常存在於動物性蛋白質中。大多數年長者,或因胃腸機能衰退吸收力差,或肉類攝取量少,或咀嚼差,故較易缺乏B6和B12 。所以建議服用綜合維他命補充劑。

調查指出,年長者B6攝取不足,會影響免疫力、認知能力。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亦指出,年長者B12不足,腦容量可能快速萎縮而致癡呆。最近日本大阪大學發表研究顯示, B6,B12及葉酸食物攝取不足量,會提高罹患心肌梗塞比率。

富含維他命B6的食物包括肉類、動物肝臟、雞蛋、香蕉、鮭魚(三文魚)、馬鈴薯、香蕉、燕麥、糙米、花生、小麥胚芽及蜂蜜等。富含維他命B12的食物包括肉類、牛奶品、雞蛋全麥、糙米、海藻。中草藥中的當歸、明日葉亦含B12。

五、葉酸

葉 酸是屬於維他命B群中的一種。懷孕或準備懷孕者應多攝取葉酸。研究證實,維他命B的缺乏會導致嬰兒腦部和脊椎缺陷。美國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於 1998 年就規定,所有食品製造商於麵包、麵粉、谷類等等製品中添加葉酸。全穀類產品包括裸麥麵包、糙米、和燕麥片等不必添加,因其已含有天然葉酸。

除了葉酸補充劑外,蔬菜中綠色蔬菜葉酸含量高,如菠菜、綠色花椰菜、萵苣、油菜、香菜、蘆筍等。葉菜顏色越深綠,其葉酸含量越高,其中以菠菜最高。其它如柑、橘、柳橙、奇異果、瓜類、豆類等葉酸含量也很豐富。

六、β胡蘿蔔素

胡 蘿蔔素具抗氧化效果,能保護人體,對抗破壞細胞的自由基,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。胡蘿蔔素主要來自綠色或橘黃色蔬果,如菠菜、韭菜、蘿蔔葉、茼蒿、胡蘿 蔔、紅蕃茄、杏、木瓜、香瓜、南瓜、甘藷、芒果等。胡蘿蔔素攝取過量會使皮膚變黃,尤其是手腳,稱「胡蘿蔔素血症」,停止食用後,慢慢會自動恢復。

七、Omega -3脂肪酸

女 性因有女性荷爾蒙之雌激素,能夠保護心血管健康,使血管比較不易阻塞、硬化。然上年紀後荷爾蒙分泌減少或停止,脂肪易堆積在血管壁,心臟病、中風等風險也 升高。Omega -3脂肪酸已被證實可調節血脂肪、降低膽固醇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。鮭魚和鮪魚(金槍魚)都富含Omega -3脂肪酸,純橙汁通常也有添加Omega -3脂肪酸。魚油膠囊亦能提供所需的脂肪酸,但懷孕、哺乳期、或有出血症狀者(如手術前後、月經期等)、或服用抗凝血劑或其它藥物者,務必在醫師指示下服 用。

人從盛年走向衰老是自然的規律。中醫理論講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相互影響、相互制衡。除了注重良好生活飲食習慣、適當的補充營養劑(醫 師、專業人員指示下) 及適度的運動外,加上熱愛生命、不焦慮、不緊張、笑口常開、時時保持心平氣和、寬容對待一切人事物,不論在什麼年齡階層,定能讓我們活得更健康、更快樂。

2009年7月7日星期二

(轉載)如何調理膽固醇及脂肪過高

21世紀是追求健康的年代。我們聽到「膽固醇」便已避之唯恐不及,但膽固醇其實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,只要好的膽固醇多一點,壞的膽固醇少一點便可以,不必對脂肪食品退避三舍。

  膽固醇是脂肪的一種,人體內的70%脂肪由肝臟製造(每日約1-2克),其餘30%則來自日常含脂肪的食物,每天攝取量應少於300mg。膽固醇亦有分「好」或「壞」。
  
膽固醇與肥瘦無關
   「好」的膽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igh Density Lipoprotein,HDL),它會把膽固醇帶離血管,運送至肝臟以便排泄或作循環使用,而「壞」的膽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ow Density Lipoprotein,LDL)或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,VLDL),它們容易黏附及積聚在血管壁,久而久之會造成血管栓塞,影響心臟及血壓,可導致冠心病及中風。假若血液中的LDL過 高,會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率。去年香港每天平均約有18.5人因冠心病而死亡,是繼癌病之後死亡人數最高的疾病。
  相反,血液中的HDL愈高,患心臟病的風險則愈低。一般人都以為偏瘦的人不會有高膽固醇的問題,這是錯誤的想法,要知道身體的膽固醇含量,必須抽血化驗。

化驗結果可以比對下列標準:

總膽固醇(美國單位) 總膽固醇 (加拿大/歐洲單位) 程度
200mg/dL以下 5.2mmol/L或以下 理想
201-239mg/dL 5.3-6.1mmol/L 稍高至偏高
240mg/dL或以上 6.2 mmol/L或以上 高至高危

  雖然膽固醇給我們不良健康的印象,但是身體每天都需要它來維持細胞機能,令體內能合成維他命D及製造膽鹽及各種荷爾蒙,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及雌激 素等。要控制膽固醇及脂肪過高的問題,我們應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方面着手。首先要避免吸煙,要有充足睡眠和恆常做運動。在飲食習慣方面,需要減少脂肪高 的食物,避免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或零食。兩者兼備,肯定是最有效及最持久的方法。值得一提的是反式脂肪,近十年才引起關注,研究指出反式脂肪既可以增加 「壞」的膽固醇亦同時減少「好」的膽固醇,其破壞力比其他脂肪強過倍,而且較難被身體清除。

必須避免的食物
  要減低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吸收,應該避免進食以下食品:

高飽和脂肪酸食品:
‧豬皮、雞皮、鴨皮、魚皮。
‧牛油、豬油、雞油。
‧加工食物 ── 腸仔、餐肉、臘味、肉丸、即食麵。
‧油炸食物 ── 薯條、薯片、蝦條。
‧全脂奶品 ── 忌廉、雪糕、乳酪。

高膽固醇食品:
‧蛋黃
‧動物內臟、動物脂肪。
‧魷魚、墨魚、軟體動物。
‧蟹羔、魚子、魚卵。

健康貼士
油類
   平日在家烹調亦可選用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、芥花籽油或花生油,因它們可以同時降低LDL及提升HDL。其次便是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較高的食油如紅花油、葵花油、粟米油及黃豆油。它們可以降低LDL,但不能提升HDL。切記勿用高飽和脂肪酸的椰子油、棕櫚油、雞油、豬油及牛油來烹調, 因這些油類會大大提升LDL。

飲食建議
  健康飲食有助控制膽固醇的吸收,包括每日進食三份蔬菜加兩份水 果。食物方面,可選擇多吃含抗氧化營養素(如胡蘿蔔素、維他命C及E、鋅、銅、錳、硒)的食物,包括:綠色、橙色的蔬果、豆類、硬殼果(花生、杏仁、腰 果)及含奧美加3的魚類。而烹調方法,亦應盡量少油,以蒸、烚、滾、白灼、炆、焗、燒為佳,避免快炒及微波爐加熱等。

結語
  引致高膽固醇的原因很多,除了遺傳外,年齡及性別都是不可改變的因素,所以這些患者必須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,控制體重及作適量運動,若持之以恆,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的風險。
  特別要注意,就算是正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,切勿錯誤以為可大吃大喝。

資料來源:《醫.藥.人》 第 96期

(轉載)香港幼兒被驕寵 四成不會自己進食

中國人有句老話,叫作「慈母多敗兒」。就是說愈是疼惜兒子,愈是捨不得兒子受苦的母親,愈會縱容兒子。明明是天資聰穎的孩子,卻被驕縱成不事生產的二世祖。

  引伸至現代世界,「慈母多敗兒」卻是愈演愈烈,尤有過之是還加入了「慈父」、「慈祖父母」及「慈外祖父母」等等。
  我們的下一代,一出生就有工人使喚,茶來張手,飯來張口,除了愈長愈胖,身體健康欠佳外,更重要是這一代的智力與競爭力都大大下降。
  我們是否真的一代不如一代?
  香港中文大學最近做了一個關於香港幼兒健康及發展的調查,從這個調查之中,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,究竟未來一代的發展情況會如何?
  這個關於幼兒健康及發展的調查,在2009年4月至5月中訪問了一千多個擁有半歲至三歲幼兒家庭的家長,以了解三歲以下幼兒的常見健康狀況,包括過去六個月因病就醫的次數,常見的健康問題,生理、智力及社交發展和飲食習慣等多個項目。

調查結果:
‧過去六個月曾因病就醫者接近九成(88.7%),最多的個案是六個月求醫次數竟達二十次。
‧因呼吸道疾病如傷風、感冒或流鼻水而見醫生的有50%
‧排便有困難的幼兒26.5%
‧腹瀉10.7%
‧濕疹26.5%
‧受訪幼兒平均在12.3個月開始懂得走路
‧平均在12.3個月大開始說單字,平均20.4個月大能說簡單句子。
‧幼兒約在8.7個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
‧有兩成幼兒自行進食,八成幼兒(79.4%)由別人餵食,近四成(39%)幼兒在18個月大仍要別人餵食。

盲目就醫
  是項研究發現香港幼兒目前的 健康狀況尚有改善空間,而中文大學專案研究員、兒科醫生及註冊營養師均認為香港幼兒在智力及生理發展、呼吸道及腸道健康和免疫系統發展方面都較其他已發展 地區的幼兒遜色。最令人失望是接近四成幼兒到了18個月仍不懂自行進食,而需要由家人、父母或是家庭傭工餵食,明顯反映了幼兒被過度驕寵。另外,受訪幼兒 九成在過去六個月都曾經就醫,一半是因為呼吸道疾病,超過兩成受訪幼兒在半年內就醫超過四次,甚至竟有高達二十次的個案,遠高於國際平均水準,可見香港的 幼兒普遍存在着盲目就醫情況。
  兒科專科醫生趙永指:「香港兒童因病求醫的密度有點令人意外,家長對醫學的知識明顯不足,不能在家中給幼兒作出 合適治理。另外,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,家長常缺乏時間照顧幼兒,以致只顧及幼兒生活環境的清潔以及按時餵食,忽略了幼兒的飲食習慣,對幼兒發展的關注亦欠 全面。」
  趙醫生認為,幼兒具有自我抵抗力,咳嗽、噴嚏等症狀只需要為兒童提供足夠營養,便可自行痊愈,盲目使用藥物,反而對兒童不利。
  此外,香港幼兒自行進食的能力亦嚴重不足,高達八成受訪幼兒需要由別人餵食。趙永醫生指,自己進食能鍛鍊兒童對肌肉的控制能力,是兒童生理發展的重要一環,不應由成人代替。
  不過,調查顯示香港幼兒平均學行年齡約為十二個月,超過六成幼兒在一歲左右便學會說話,二十個月就能說出短句,這種發展則與國際水準相同。

家長忽視幼兒飲食習慣
  百分之二十受訪 幼兒的家長認為幼兒有偏食的問題,在食物的選項中,以水果、牛奶或奶粉最受幼兒歡迎。註冊營養師簡婉雯表示:「飲食習慣有助幼兒維持健康、增強免疫力及預 防疾病,但卻經常被忽略。我們要補充身體流失的營養,要促進幼兒健康及發展,需要不斷為他們補充均衡的維他命、礦物質及其他營養元素。家長在為幼兒安排飲 食時,需要明白不同營養素的重要性。」
  簡婉雯指,一至三歲是培養幼童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,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促進兒童語言能力、智力的發展。香 港幼兒營養不良的比例極低,卻普遍存在營養過剩。蛋白質攝入過多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,特別是牛奶等高蛋白食物,幼兒每天飲多過三杯便已是太多 了。家長應適當地為子女調配均衡的飲食。

  過度縱容與疼惜子女可能會造成子女超重、過胖,不會自我進食,甚至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。過度依賴及被驕縱成了現今社會新生代的常態,為人父母者必須注意,免愛他反而害他。


資料來源:《醫.藥.人》 第 97 期

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

成功金句14

"賺錢遊戲"的規則應定在
不能讓你一下子贏得太多
這樣就可避免一下子輸得太慘
The regulation of 'money-making game'
should be formulated as follows:
you are not permitted to win too much,
thus you may avoid to lose too much at a time.

成功金句13

被打倒並非最糟糕的失敗
放棄嘗試才是真正的失敗
The worst failuare is not hit the mat ;
give up is the bona fide failure

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

(轉載)男士養生七招<下>

6 上班族養生功四式
緩慢調息呼吸的養生功法,上班、回家,隨時可做,適合所有年齡的上班族,且男女皆可。

■曲中求直(坐式功)
1.坐定,不靠背,雙手置於腿上自然放鬆,把呼吸調勻
2.以鼻緩緩吸氣,握拳,拳心朝上置於身體兩側
3.曲肘、挺胸、腰打直、頭往後仰
4.再以鼻吐氣,頸手腰放下,兩手慢慢張開
5.手心朝下,頭回正,恢復原來姿勢,全身放鬆
提醒:每回練7次,一日可練3~4回。練習時保持穩定、中正、輕鬆,動作和緩,中途可換氣,不可憋氣。

■和合首府(坐式功)
1.坐直,手臂環起枕置腦後,保持呼吸自然
2.以鼻吸氣,頭與手臂騰起,挺胸直腰
3.吐氣,頭低伏首,身形緩緩向下彎曲,放鬆使背脊骨氣上下通暢
提醒:一般可來回做6次,可視個人身體狀況調整次數。運作中宜緩慢、細心,不要急。

■平甩(甩手功)
1.全身放鬆、呼吸自然;雙腳平行與肩同寬。
2.手臂抬起至肩齊,然後自然垂下。
3.連續做到第四下時,臂與膝同時屈動。
提醒:練習任何功法感到疲累,可將平甩動作適時插入,直到不覺疲累,再回覆原先動作。此動作可以排出體內毒性。

■拍胯
1.膝蓋自然上下晃動,如同平甩。
2.用腰帶動轉身,肩膀放輕鬆,手臂像波浪鼓一般左右擺動,拍打褲袋口(即胯)。
提醒:此式多練有助腹部器官,完成後可飲些溫開水。勿用力拍打,以免拍傷身體。

7 簡易上班族男性運動
上班時運動以強化肌肉,提神醒腦為主,須搭配伸展運動,可以減少運動後肌肉因乳酸堆積而產生酸痛。
下班後運動則以放鬆、伸展運動為主。每一種運動左右各做8~12次(1組),休息30秒,重複做3~5組。視個人體力做調整。

上班族桌邊運動

A. 屈膝上提
功能:訓練大腿前側、下腹部肌肉。
1.坐在平穩的椅上,頸部放鬆,背打直,肩靠椅背上。
2.雙手握椅邊撐住。
3.提氣、挺胸、縮小腹,背打直。
4.先吸氣,吐氣時屈膝把腳往上抬(腳上提程度視個人體能而定)。
提醒:注意背部挺直,大腿儘量與身體呈90度;或以單腳曲膝上提,較省力。

B.大腿前側伸展(曲膝上提之伸展運動)
1.站在椅子背後(亦可改成牆壁、桌子前面)。
2.單腳提起,以同側手抓住腳踝,另一手扶住椅背。
3.持續20秒,感覺大腿前側肌肉緊繃。
4.支撐腳的膝蓋要稍微放鬆彎曲,可避免韌帶受傷。
提醒:身體打直不要前傾。

C. 跪姿伏地挺身
功能:鍛鍊胸大肌及後手臂。
1.屈膝跪姿,身體稍微前傾。
2.背打直,雙手朝前扶住椅邊。
3.吸氣,重心往下壓。
4.吐氣,肘關節放鬆,將身體推上來。
提醒:下去時的角度因人而異;椅子可改成桌子或推牆。

D. 擴胸伸展(跪姿伏地挺身之伸展運動)
1.雙手反抓住椅背,背部打直。
2.持續20秒。
下班後放鬆運動

E.下背伸展運動
功能:使下背部肌肉放鬆。
1.坐在椅上。
2.雙腳打開與肩同寬。
3.頸部放鬆,身體彎下,手臂自然垂放兩側。
4.停留約10~20秒,慢慢起來。

F.側頸伸展運動
功能:放鬆頸部,減少頸部酸痛。
1.坐在椅上,背打直。
2.挺胸收腹。
3.先用右手將頭慢慢往右傾。
4.放鬆,換左手重複。
提醒:肩膀與地板呈水平,勿歪斜。腰桿打直,才會拉到肌肉。
資料來源:台灣康健雜誌

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

(轉載)男士養生七招<上>

1.早餐好,晚餐巧

一日活動的能量,要靠早餐提供。

建議早餐可以吃豐富的蛋白質及醣類,比如說水果、全麥麵包及牛奶等。

早餐時只喝精力湯或是蔬果汁,可補充身體元氣,卻無法持久,身體能量很快就用盡。應該搭配補充蛋白質,像豆類或是全麥麵包等主食,才可以提供身體足夠能量(淡水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建議)

晚餐可以增加蔬菜水果的份量,烹調方式儘量不要油炸、油煎,改用包錫箔紙的烤類或蒸、滷、煮均可。白切肉、白斬雞,沾醬是醬油加上天然甘味的切碎洋蔥、九層塔,滴點檸檬或香橙汁,既提味又可自行調整鹽的份量。

專家建議一天最好可以攝取至少兩份水果及半斤蔬菜(約為飯碗一碗半的蔬菜量,等於三份蔬菜)。或者一星期內訂一天為「清淡健康」日,那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飲食。「因為油脂類食物消耗較多能量,容易增加身體負擔,」趙強表示。


2.閉上眼睛,練練肌肉鬆弛法

繁忙的工作令人緊繃,利用簡單的肌肉鬆弛法,使人可專心注意自己身體肌肉的變化,藉以達到全身鬆弛狀態。方法如下:找個地方坐下,將心思集中在放鬆 上。快速地拉緊身體某一塊肌肉持續5秒鐘,然後再慢慢放鬆。反覆進行肌肉「緊放鬆」動作,從頭、眼睛到腳趾,全身肌肉都可以進行。


3.好睡自然醒

專家建議,成人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時。如果你早上需要鬧鐘叫醒你,那麼你的睡眠顯然並不足夠。

容易失眠者可以試試老祖母的偏方──溫牛奶。研究發現溫牛奶中的色胺酸(try-ptophan),可以安定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,幫助規律睡眠。西洋菩提花茶也有安定助眠的效果。

睡前及起床前做簡單的吐吶呼吸,不但容易入睡,早晨醒來時也會很舒服。

方法:放點自然音樂,在睡前靜坐調息30分鐘,喝一點溫開水,慢慢深呼吸,將工作及繁雜事務忘掉。

早上不急著起床,先在床上躺一會兒,慢慢做10分鐘的吐納,再起來梳洗,一整天都會有精神。


4.多喝水

每天至少飲用2000c.c.的水分,補充身體所需。

養生茶飲也不錯。中醫建議氣虛者(一般上班族)可以西洋蔘(3錢)、黃耆(5錢)、加23顆紅棗泡水飲用。陽虛者(通常年齡超過50歲以上)則改用高麗蔘、冬蟲夏草各半,泡水當茶喝。

常覺口乾的人,可以用炒過的決明子、白菊花和枸杞以11的方式泡水當茶喝,可明目提神;或是改成麥芽、紅棗、甘草亦可。養生茶最好當日泡,當日喝完,以免中藥材因氧化而無法達到效果,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副院長鄭振鴻建議。

芳香療法老師溫佑君推薦含果皮香的檸檬香茅茶,可以消除疲勞,維持活力。洋甘菊茶也有安撫神經的功效。


5.淋浴、按摩,舒筋活血

淋浴比泡浴更能消除疲勞。因為水柱衝擊,有推打效果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鄭振鴻醫師表示。一般藥草浴,是利用活血化淤的藥材,泡澡後經由皮膚被吸收,以達到效果。但泡浴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。

按摩對於去除疲勞,消除肌肉緊張,效果不錯。上班族男性覺得疲憊時,可使用迷迭香、薄荷、尤加利等香精油,慢慢按摩頸部,有激勵的功效,芳香療法老師溫佑君建議。

研究發現,一些緩慢的性行為,也有助於分泌腦內啡,使人愉悅。

另外,實驗證明,一些單調、重複性的,沒有情緒的聲音也可以使心情平靜。下回煩悶時,不妨試試看一些氣象報告等,恢復心情。


資料來源:台灣康健雜誌